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Winnie Lin

克隆氏症和食物添加劑

已更新:2022年4月16日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 營養菌群 2021-10-08


克隆氏症和食物添加劑

過去幾個月陸續探討各種與腸道微生態相關的疾病及營養學,甚至提供了生活、飲食上的建議。由於「多菜少肉」這不爭的事實多說無謂,趁此提提筆者的團隊最近得獎的一篇文摘 - 食物是克隆氏症 (Crohn’s Disease) 發展和持續的危險因素。也就是這項研究種下了筆者與腸道微生物和食物添加劑的淵源,經過了多年來的努力,結果終於出爐。


擾腸的食物添加劑

在我們繼續向下閱讀之前,簡略介紹一些關於這種疾病的背景。炎症性腸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 的發病率因地理位置和種族而異。澳洲的IBD發病率屬全球最高,而香港在亞洲國家中最高,中國大陸個案則呈上升趨勢。這些地區的發病率分別呈現出高、中、低的狀態。與IBD相關的已知因素包括宿主的基因遺傳、腸道微生物多樣性和豐富性和環境因素,這包括旅行、遷移,以及飲食。而克隆氏症屬於IBD其二類別之一。在這裡得特別提到的是,隨著年幼兒童從低風險地區遷移至高風險地區的疾病發病率增加,這表明兒童是高暴露風險期。

在環境因素中,飲食作為克隆氏症發展和持續的關鍵危險因素越來越明顯。食品添加劑,在超加工食品中隨處可見,已被證明能改變腸道微生物群的抗炎狀態。因此,更多的討論集中在飲食的添加成分,具體而言,乳化劑和人工甜味劑的作用備受關注,僅舉幾例: 乳化劑 - 羧甲基纖維素 (carboxymethylcellulose, CMC) 、聚山梨酯80 (polysorbate-80, P80) 、卡拉膠(carrageenan);人工甜味劑 - 阿斯巴甜(aspartame)對腸道微生物的變化,如減少微生物多樣性,減少有益物種,或相反,增加致病物種和內毒素。 因此,在團隊的研究中,我們評估了克隆氏症患者和對照組於上述三個區域的超加工食物攝入量。值得注意的是,生命早期即嬰兒、幼年時期,是微生物群形成的關鍵時期。另外,當前的食物攝入量對疾病活動有不可忽視的影響。


超加工食物是克隆氏症發展和持續的危險因素

我們招募了五百多名參與者,其中包括克隆氏症患者本身,還有他們的直系親屬、共享居住環境的家庭成員(共用的環境風險因素),以及全無關連的健康控制組。我們使用經過驗證的調查問卷估算了早期和當前的超加工食品攝入量。


在結果方面,我們首先研究在三個區域 (總和及個別區域),早期階段的加工食品攝入量,包括嬰兒期至18歲。與對照組相比,克隆氏症患者的加工食品攝入量趨勢最高,同時,情況在澳洲最普遍。縱觀個別地區,筆者想強調一下,在大多數年齡段,患者的乳製品攝入頻率比健康控制組來得更頻繁。在中國,除了加工水果和速食外,患者在所有年齡段的所有其他加工食品的攝入量都比健康控制組更頻繁。這觀察結果意味著,克隆氏症患者從幼年到童年,在所有地區都比對照組更頻繁地接觸大量加工食品,因此食品添加劑的攝入也相對增加。


如前所述,我們還評估了參與者當前的食品添加劑攝入量。各地區之間相比,總食品添加劑攝入量反映了中國、香港和澳大利亞的IBD發病率 (分別屬低、中、高)。在所有區域,(i) 克隆氏症患者的攝入量在九種添加劑中,有六種比直系親屬高,(ii) 各種添加劑的攝入量皆高於健康控制組。這表示,克隆氏症患者當前的添加劑攝入量幾乎都高於對照組。


說夠了科學,總結一下,在我們這項跨國的研究結果中,能得出以下兩大結論:(1)克隆氏症患者,比所有地區的控制組,從嬰兒期到童年,都有更頻繁地接觸一系列的加工食品、食物添加劑。這支持了這樣一種觀點,即早期食用含有食品添加劑的加工食品可能是克隆氏症後期發展的主要風險因素。(2) 在 克隆氏症患者中發現較高的食物添加劑攝取量及IBD 發生率對應了各區域加工食品的添加劑攝入量。這支持了添加劑攝入量可能引起克隆氏症持續炎症的觀點。


最後還是回到「多菜少肉」

上述的發現可能解釋克隆氏症的病因,由容易導致克隆氏症發展的微生物變化直接引起。患者在成年後繼續接觸和增加膳食物加劑的攝入,可能導致持續的干擾腸道維生態繼而引發炎症。 讀到這,非患者的你或許還不為所動,畢竟研究當中的對照組就是你們這群有吃加工食物的健康人士。容筆者苦口婆心的勸喻,超加工食物只是假扮成讓你滿足口腹之慾的合成食物,其中找不到非原食材不說,陸續有研究發現加工物質對人體細胞的毒害不要忽視。希望在忙碌的生活中,大家多關注腸道健康。

0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 2022-04-22 在過去一年多,分享了不少各年齡層的腸道微生態及健康相關的主題。身為資深貓狗奴,加上近來移民潮氾濫不少家庭選擇棄養,驅使筆者分享家中寵物對人類的腸道健康的影響。一箭雙雕,支持不棄養有益於我們的腸道健康的寵物。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事實證明,說寵物是人類微生物組最好的朋友可能更確切!雖然我們多年來一直知道寵物對人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 營養菌群 2022-03-25 嬰兒腸道維生態 過去一年有多的日子裏,向讀者們分享有關腸道微生態對人體健康的種種錯綜複雜的微妙關係,其中離不開的是我們每日靠以為生的食物以及微生物。既然以營養為基礎,又怎能略過嬰兒自母胎就開始建立的腸道維生態呢? 純母乳餵養 在早期生活中建立腸道微生物群對隨後的健康有重大影響。嬰兒腸道微生物的常見來源來自母親的皮膚、陰道、糞便和母乳餵養。嬰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 2022-02-25 如何保持腸道微生態健康? 腸道微生態由數萬億活微生物組成。這些小小的生物體晝夜不停地工作,產生快樂的化學物質,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確保你有一個多樣化和繁榮的微生態,不僅可以表現出你的心理健康,還可以防止諸如過度進食的衝動,並可以幫助調節你的消化系統。 以下整理了一份清單,幫助你保持快樂健康的腸道微生態。 1. 一定要吃的蔬菜! 綠色蔬菜,深綠色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