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Winnie Lin

腸道微生態、體脂肪與體重

已更新:2022年4月16日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 營養菌群 2021-07-16


腸道微生態、體脂肪與體重

自2016年起,香港有一半人口屬於超重或肥胖。由於環境變化,即飲食、生活習慣、運動模式等,這種趨勢一直呈增長趨勢,並沒有放緩的跡象。生活方式的改變是實現和保持健康體重的主要方法, 包括減少吸收熱量、活動身體和改變行為模式的組合等,可用於指導超重或肥胖的人仕改善生活, 降低體重。但是,參與者的反應在彼此之間有所不同。這並不一致的結果,促使學界進一步研究能影響體重管理的因素。


臨床試驗調查宏量營養素或總熱量攝入和體重之間變化的關聯,已經報告了其高度可變性和不一致的結果,學術界仍然爭論著哪些宏量營養素是脂肪積累的關鍵原因。在許多研究中,參與者對同一飲食方案的反應往往不同,基線體重與其變化差異也大。換言之,就算吃同樣食物,各人減去體重的效果差異可以很大。


腸道微生物群被視為人體代謝網路中的代謝器官之一。個體間對同一食物或營養物質的代謝反應之差異,直接表現於進食後的血糖反應和膳食脂肪對生理的影響。如本專欄所述,功能良好的腸道微生態由多種具有不同功能的共生微生物組成,直接幫助宿主代謝物質,繼而平衡熱量。舉幾個識別良好的機制,1)膳食纖維的發酵分解和2)通過轉化飲食成分, 使能量平衡。


腸道微生態各人差別甚大,與飲食品質及從中攝取的營養物質數量有緊密連繫,對肥胖有直接影響。已知微生物代謝物和蛋白質能與宿主溝通,例如,腸道大腸桿菌中的蛋白質通過與宿主飽腹信號中涉及的抗原相互作用來調節食慾、微生物發酵的副產品(如,丙酸酯和丁酸酯)也刺激腸道激素,減少食物攝入。因此,評估腸道微生物群變化對飲食的個體間變異性的研究受限於短期(<12周)飲食改變或代謝結果(如血漿葡萄糖、甘油三酯、胰島素、膽固醇)測量,而不是需靠長期觀察的體重或體脂變化。


另外,最近兩項對超重的丹麥成年人的研究,調查了基線微生物群Prevotella/Bacteroides(P/B)之間比率的關係,發現P/B比率高(>0.01)的人在6個月高纖維飲食下比P/B比率低的參加者體重和身體脂肪減少得更多。然而,至今尚未有研究調查微生物群對長期控制飲食的影響。

最後,一項DIEFITS研究發現 ,沒有特定的微生物與減肥有一致性的關聯。但以依賴改善飲食的方式,腸道微生物群的可塑性(即變異性)與持續減肥率(12個月或以上體重減輕)有關,分別在低脂肪飲食及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中,微生物可塑性較高的人,體重減輕得以持續。這些發現表明2腸道微生物群的可塑性對於持續減肥的潛在重要性。


在這裡,總結一些關於人類腸道微生物群與減肥反應有關的最新證據。

  • 限制性飲食(即通過不吃某一大類食物)減少了微生物的豐度,與營養缺乏有關,而不是與體重減輕有關,並普遍減少了產生丁酸鹽的厚壁菌、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等益菌。

  • 減重手術的影響取決於技術,並顯示出類似限制性飲食的結果,減少厚壁菌、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等益菌,亦增加變形菌門(包括很多病原菌),影響腸道吸附表面的變化、pH值和消化時間。

  • 益生菌在菌株和持續效用上有所不同,對微生物群有不同的影響,它們傾向於幫助減少身體脂肪積聚。

  • 益生菌由於交叉餵養相互作用,能幫助增加雙歧桿菌和增加丁酸鹽的產生,有助於增強腸道屏障、改善代謝結果。

  • 以基底腸道微生物群預測人體對飲食的反應,能有效的推算無論是與節食期間的微生物群改變或減體脂的幅度有關。

  • 本文提到的研究參與者,在 12 周內顯著的減少體重。然而,減重的程度是不一致的:其中一半人的體重減輕了兩倍多,儘管反應組之間能量限制水準相似,配方飲食相同。與反應較低的人相比,反應較高的人具有更高的α多樣性(腸道微生態OTU豐富度測量)和β多樣性分類(腸道微生態水平差異度) 。結果表明,參與者腸道微生物群的差異可能與對體重管理干預措施的反應有關。

  • 醣化血紅素(HA1C) 與脂肪質量相關,諷刺的是,減肥對患有2型糖尿病的來說尤其具有挑戰性。即是2型糖尿病病人更難減重。

  • 衰老與代謝變化有關,代謝變化可導致超重和減重速度變慢,因此假設參與者的年齡可能會影響減肥反應。然而,沒有觀察到年輕人和老年人體重的差異變化。

所有干預措施都對腸道微生物群有影響,儘管它們並不總是與減肥相關。仍然值得研究更長期的影響。總而言之,科研腸道微生態的技術,遠遠未到讓你「坐著瘦」的地步。


0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 2022-04-22 在過去一年多,分享了不少各年齡層的腸道微生態及健康相關的主題。身為資深貓狗奴,加上近來移民潮氾濫不少家庭選擇棄養,驅使筆者分享家中寵物對人類的腸道健康的影響。一箭雙雕,支持不棄養有益於我們的腸道健康的寵物。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事實證明,說寵物是人類微生物組最好的朋友可能更確切!雖然我們多年來一直知道寵物對人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 營養菌群 2022-03-25 嬰兒腸道維生態 過去一年有多的日子裏,向讀者們分享有關腸道微生態對人體健康的種種錯綜複雜的微妙關係,其中離不開的是我們每日靠以為生的食物以及微生物。既然以營養為基礎,又怎能略過嬰兒自母胎就開始建立的腸道維生態呢? 純母乳餵養 在早期生活中建立腸道微生物群對隨後的健康有重大影響。嬰兒腸道微生物的常見來源來自母親的皮膚、陰道、糞便和母乳餵養。嬰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 2022-02-25 如何保持腸道微生態健康? 腸道微生態由數萬億活微生物組成。這些小小的生物體晝夜不停地工作,產生快樂的化學物質,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確保你有一個多樣化和繁榮的微生態,不僅可以表現出你的心理健康,還可以防止諸如過度進食的衝動,並可以幫助調節你的消化系統。 以下整理了一份清單,幫助你保持快樂健康的腸道微生態。 1. 一定要吃的蔬菜! 綠色蔬菜,深綠色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