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 作家相片Winnie Lin

過敏和免疫性疾病

已更新:2022年5月11日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林盈吟2021-12-03


過敏和免疫性疾病

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過敏性鼻炎、食物過敏和異位性皮膚炎(濕疹),被定義為暴露在過敏源中,可重複的不良免疫介導反應,在所有年齡組中都很常見。 病理生理學含多種因素。該疾病是由環境因素引發具有遺傳基因的個體。在全球範圍內,哮喘和過敏症的患病率在過去幾十年中有所增加。然而,國際兒童哮喘和過敏研究(ISAAC)屬於最大的相關流行病學研究,發現世界各地不同中心之哮喘、過敏性犀牛結膜炎(allergic rhino conjunctivitis)和濕疹的患病率存在差異。 患有過敏性疾病的兒童和成人人數不斷增加成為一個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這種增長的起源並沒有很好的解釋。生活方式,飲食習慣,社會經濟差異和環境因素等等,都可能導致過敏性疾病的發展。 最近的證據表明,除其他因素外,腸道微生物群紊亂(微生態失衡)可能與此有關。同樣,一些數據表明,腸道微生物群的改變亦可能與其他免疫相關疾病有關,如1型糖尿病和乳糜瀉。

早期腸道微生物定植在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系統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其他過程中,與微生物的接觸對於口腔耐受性的發展至關重要,這是對抗原的細胞或體液免疫反應的特異性抑制。以下有幾種理論和機制可以解釋腸道微生物群的改變如何導致過敏的發展。

衛生假說

有人提出,在嬰兒期和兒童早期,過度的改善衛生狀況和避免免疫系統暴露於微生物刺激,容易導致日後免疫調節受損,導致Th2疾病(如過敏)或Th1疾病(如1型糖尿病)。然而,多年來,這種被稱為「衛生假說」的說法一直備受挑戰。雖然暴露於某些病原體可以防止過敏症,但其他的暴露亦可能促進過敏性疾病。因素有: 暴露時間和屬性感染因數、宿主遺傳易感性和其他重要環境因素等。

腸道定植的差異

新生兒腸道微生物群存在差異,可能與遺傳性過敏症的早期發展相吻合。遺傳性過敏症受試者往往比非炎性受試者具有更多的梭狀芽胞桿菌,並且同時有較少的雙歧桿菌。 腸道微生物群多樣性降低與增加有關特應性濕疹的風險 。至少有兩項研究表明,出生後頭3個月腸道微生物群總多樣性的減少也與7歲時的哮喘有關。

分娩方式

多年來,有多種觀察結果表明,自然分娩有助於減少過敏性疾病的發展。最新數據,使用獨立培養菌種的方法顯示證實,剖腹產嬰兒的腸道微生物定植模式不同於自然分娩出生的嬰兒。剖腹產分娩嬰兒在產期間的微生物群總多樣性較低,擬桿菌門的豐度和多樣性在2歲前亦較自然分娩的嬰兒低。此外,與自然分娩的嬰兒相比,通過剖腹產分娩的嬰兒的Th1相關趨化因子水準降低,而且Th1/Th2比例偏向過敏性反應。


抗生素的使用

導致腸道微生物群轉變的另一個眾所周知的因素是在新生兒早期使用抗生素。不僅嬰兒使用抗生素,而且母親在出生時所攝入的抗生素,都會改變新生兒的微生物群。 2015年的一項研究記錄了分娩期間使用抗生素,無論是剖腹產還是自然分娩,都與3月大的嬰兒的微生態失衡有關,並且母乳餵養在嬰兒12個月大時又改變了其中的影響。


餵食方式

許多研究強調了餵養方式的重要性。 與母乳餵養的嬰兒相比,純配方奶粉餵養的嬰兒更常有大腸桿菌、艱難梭菌、擬桿菌和乳酸桿菌定植。在自然分娩出生並接受純母乳餵養的足月兒似乎擁有最"有益"的腸道微生物群(雙歧桿菌數量最多,艱難梭菌和大腸桿菌數量最少)。


其他因素

嬰兒腸道微生物群組成的其他重要決定因素 包括原籍國、胎齡、 嬰兒住院和斷奶時間等。

總結

人們對腸道微生物群與人類健康和疾病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感興趣。然而,儘管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腸道微生物群在過敏和免疫相關疾病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澄清。此外,腸道微生物群的改變是原因還是後果還有待確定。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特定的益生菌可能有益於預防濕疹。然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澄清應該使用哪種益生菌菌株和劑量、關於何時施用以及何時應該停止。

目前,沒有證據支援使用益生菌來降低其他過敏性疾病的風險。對於治療過敏,亦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任何特定的益生菌或益生元是有效的。缺乏關於以下方面的證據某種益生菌/益生元的功效並不意味著未來的研究不會建立健康益處。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準確定義益生元/益生菌在預防和治療過敏和其他免疫相關疾病中的作用。理想情況下,調查人員應就方法標準達成一致,並且核心成果集。目前,定義和測量的差異使得難以綜合試驗結果,並以有意義的方式應用它們。


0 次查看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 2022-04-22 在過去一年多,分享了不少各年齡層的腸道微生態及健康相關的主題。身為資深貓狗奴,加上近來移民潮氾濫不少家庭選擇棄養,驅使筆者分享家中寵物對人類的腸道健康的影響。一箭雙雕,支持不棄養有益於我們的腸道健康的寵物。 我們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狗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事實證明,說寵物是人類微生物組最好的朋友可能更確切!雖然我們多年來一直知道寵物對人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 營養菌群 2022-03-25 嬰兒腸道維生態 過去一年有多的日子裏,向讀者們分享有關腸道微生態對人體健康的種種錯綜複雜的微妙關係,其中離不開的是我們每日靠以為生的食物以及微生物。既然以營養為基礎,又怎能略過嬰兒自母胎就開始建立的腸道維生態呢? 純母乳餵養 在早期生活中建立腸道微生物群對隨後的健康有重大影響。嬰兒腸道微生物的常見來源來自母親的皮膚、陰道、糞便和母乳餵養。嬰

原文刊於《信報》副刊文化營養菌群 2022-02-25 如何保持腸道微生態健康? 腸道微生態由數萬億活微生物組成。這些小小的生物體晝夜不停地工作,產生快樂的化學物質,如血清素和多巴胺。確保你有一個多樣化和繁榮的微生態,不僅可以表現出你的心理健康,還可以防止諸如過度進食的衝動,並可以幫助調節你的消化系統。 以下整理了一份清單,幫助你保持快樂健康的腸道微生態。 1. 一定要吃的蔬菜! 綠色蔬菜,深綠色

bottom of page